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明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号: MJ00101180200/201805-38158  信息分类: 发布实录
 内容分类: 综合政务,农业、林业、水利,其他  发文日期: 2018-05-21 16:35
发布机构: 明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8-05-21 16:35
 生效日期: 2018-05-21 16:35:55  废止时间: 五年
号:  词: 农业信息化新闻发布会
称: 明光市召开农业信息化新闻发布会

明光市召开农业信息化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18-05-21

.

发布时间:2018年5月22日                                          新闻发言人:市农委植保站副站长蒋浩勇

媒体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根据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安排并报经市农委同意,由我向大家汇报明光市农业委员会农业信息化服务工作。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为保证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顺利实施,我市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行动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有23个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委。农委牵头,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细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健全工作档案。切实把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

    2、强化政策支持,确保配套政策到位。统筹整合利用各类涉农资金,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涉农项目经费安排上向“互联网+”现代农业倾斜,支持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和试点示范奖补。以项目为载体,多渠道扶持“互联网+”现代农业,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鼓励农业电商龙头企业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核心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3、强化基础建设,确保条件准备到位。加强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对接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支撑“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各类创新。积极开展农业生产信息数据化,建立农业数据库,开发种类应用平台。积极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率,目前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和较大的自然村,确保信息传输畅通。

    4、强化试点示范,确保样版工程效果。结合省市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农业物联网示范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农作物绿色增效模式攻关示范项目积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试点示范。围绕精准农业、农业物联网应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电子商务等环节开展了试点示范,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集成应用的新途径、新模式,示范引领本地“互联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5、强化宣传工作,确保营造氛围到位。举办现场观摩会、培训班,制作发放技术明白纸、宣传资料等。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简报形式等大力宣传“互联网+”现代农业经验、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17-2018年组织农技人员142人,进村入组举办科技培训班400多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0万份,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重点对示范区农技人员、农户进行培训,累计培训1.6万人次。创办了“绿色农业”电视节目和“空间课堂”广播节目。201461日,“绿色农业”栏目正式播出,农业信息化服务插上了电波的翅膀,二维码查询系统搬上了电视屏幕。该栏目是市农委与市电视台联全创办的专业性农业栏目,节目全部为自编自导,农户参与,专家指导,具有明光市本土特色,每周一下午315分播出,每周六1415重播,时长20分钟,至今已播出近200余期。

    6、强化技术合作,确保专业人才队伍到位。加快与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合作,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组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专家团队,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互联网+”现代农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成立了明光市农业信息化产业联盟,参与方案编制、研发创新和技术指导工作。

    7、强化长期协同机制创新,确保信息化服务可持续发展。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一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重要工作,我市重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在现代农业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总结。整合社会化服务组织资源,引导加工运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队、农资经营企业、种粮大户等积极参与行动。

    二、取得成效

    1、农业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基本建成。明光市农业信息化服务起步较早,2005年开展“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应用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建立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决策系统。建立健全栽培、土肥、植保、种子、农经、畜牧和水产数据库,开展了农业技术专家决策系统。通过网络、触摸屏和手机等现代通讯方式为农户农技信息化服务。

    2、初步建成农业物联网。建设农业物联网指挥调度中心,聚合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交易、消费各环节信息,集成各种宏观与微观农情监测数据,调度强大的分布式计算与存储资源,实现农业病情、虫情、灾情、墒情等信息快速掌握,并实施科学、高效的决策;建设应用点13个,其中水产养殖示范点3个,畜禽养殖示范点2个,设施农业示范点2个,四情”监测点5个。通过农机农艺农信农经融合,开展信息服务,加快了推广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普及,达到了“节肥、节药、节水,省工、省时、增效”的目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搭建技术服务平台。2014年以来,我市农业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发挥“贴身专家”作用。2008年开发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手机短信系统,2014年开发应用了农技气象短信服务平台、微信微博服务平台和农技服务网络平台、移平台和触摸平台。农技气象短信系统和“农业技术公共服务(微信)平台”,系统用户近20000人。

    4、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带动产业发展。创建电商产业园,供销通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明光服务中心、京东商城明光服务中心、邮乐农品服务中心已进场运营。建立了76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同步跟进。网上商城销售510种农产品,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新型农民主体壮大,促进电商进农村。

5、建设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站所。创建安徽省第一个“农业信息化拇指信息服务室”,现在已建成100个,并在此基础上升级了20个“益农信息社”;创建了安徽省第一个“互联网+智能制造”,建设了1个固体智能配肥点和1个液体智能配肥点。近期将按照“云端上、模块化、自主式”的建设思路,陆续将剩余的80个“农业信息化拇指信息服务室”升级为“益农信息社”,到2020年实现全市信息进村入户整建制推进,开展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具备“买、卖、推、缴、代、取”六项功能。

6、获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称号。2017年119-12日,明光市农业委员会张心勇主任带队参展首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型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并获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服务创新型)基地称号,农业部屈冬玉副部长、安徽省农委汤高平总农艺师、市场信息处赵霞处长、滁州市农委钟来斌主任到明光市农业委员会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展区视察,对明光市农业信息化农技服务创新方式方法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858日,全省信息进村入户现场会在明光召开。

    三、经验模式: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到田,农机农艺农信农经融合发展。

    1、新阵地---“一室二码三终端”硬件终端进村促绿色增效。“一室”,即在各乡镇村建设了100个“农业技术拇指服务室”;“二码”即运用农业技术微信二维码、网络查询二维码;“三终端”即手机、触摸屏和电脑终端。通过“一室二码三终端”,取到贴身专家的作用,极好的缓解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2、新农具---“一信二微三平台”软件平台入户促绿色增效。“一信”即农技气象手机短信;“二微”即微信、微博;“三平台”即农业技术移动、触摸、网络平台。 “明光市农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自2014929日开始在全市陆续投入使用。农业信息化服务所独具的即时、高效、精准,简单、方便、易行,简单培训、上手即用等特点,让农业技术信息化服务与农户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

3、新融合---“二站一机一智农”智能制造到田促绿色增效。“二站”即两个智能配肥站站。201511月,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中化智能制造深度农企合作对接项目正式启动,整合明光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成果优势和中化化化肥国企资源优势,以智能配肥服务站为依托,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打通配方肥测、配、产、供、施各个环节,进行多种资源整合,直接服务农业生产。20164月在石坝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个智能固相配肥站、在古沛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个智能液相配肥站,现配现用,推广“一袋子肥”和“一桶肥”施肥模式。“一变一减”将抽象数字变具体实物,减少或不用包装物,降低成本,保护农业环境,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推动精准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在明光全面应用。

“一机”:20166月,明光市首次引进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购置东风井关侧深施肥机1台,在古沛镇和石坝镇,与“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相结合,共同开展相关试验示范,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推进配方肥直接应用到田,促进双节(节肥节水)和双推(推广新技术和新肥料),助力化肥零增长,进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主要技术手段是: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基肥和分蘖肥)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主要优点是:可促进前期生育,一次施肥,不用分蘖肥;肥料利用率高,施肥量可减少20%左右;有利于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成本;也可减轻对地上和地下水质的污染,实现水稻种植的节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

“一智农”即“互联网+明光智农3.0”。以“农机农艺农信相融合,服务农业全产业链”为理念,明光市农委与安徽农业大学、市气象局、市广播电视台、农企合作企业、供销通电子商务公司和农机局合作,利用现有先进技术,开发实有技术,实现硬件建点组网,软件系统集成,组建线上线下队伍。通过建网络,建平台,建服务室,建队伍,实现通技术,通信息,通农资,通农副产品。达到“三端同步,三屏合一”的目的,即:云端、PC端与移动端“三端同步”;电视屏、电脑屏、移动屏“三屏合一”;音像、资料、软件等内容同步,电子设备间无缝转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发集成新的服务系统、服务平台和服务产品,不断扩展服务新内容和新形式。“互联网+明光智农3.0”完善了明光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公共平台和各个行业的应用系统,开发应用农技气象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农机O2O电商平台及其服务终端,实现高新技术傻瓜化,促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功能全面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精准化、农业装备智能化。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也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加强了农业产业间的衔接与合作,延长加宽了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4、新模式---“云端上、模块化、自助式”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模式一:“云端上”的益农信息社。在益农信息社建设过程中,按照“云、网、端、点线上线下结合,人、物、货、培上行下行共进”的推进原则,提出“云端上的益农信息社”创新模式,电脑硬件瘦客户端设计,中心式布置,方便系统维护,得到省农委肯定。

模式二:“模块化”的益农信息社。简易社的建设,特别是建在村活动室的点,在门头设置、室内宣传栏张贴存在很大困难,也不能做到整齐划一,明光市推进模块化益农信息社建设,在3个村活动室内搭建“益农小屋”,将“六有”标准、门头和宣传栏、相关设施设备整体集成到一个1*2*2.3米的小简易屋内,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建设,现场安装简单,便于快速搭台,尽快进入益农信息服务角色。

模式三:“自助式”的益农信息社。模块化的益农信息社将具备自助式服务功能,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可自主上机操作,通过二维码自主查询农业信息,亲自动手触摸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减轻信息员负担,扩大益农信息社服务范围,拓展益农信息社功能。

四、拓展推进计划:建设“明光市农业信息智慧栅格”

回顾明光智农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系统的集成化和统一性不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土地确权和两区划定工作,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在明光智农3.0的基础上,全面融合农村土地确权、两区划定和各类农业数据库,引入“层”概念,建设“明光市农业信息智慧栅格”,得以最大程度的获取和共享农业信息。实现明光农业信息的“六化”,并打好四张服务牌:

1.信息获取协作化。引入电视台、气象、农机、水务、金融、政务、电商等协同发展。

2.信息交换全维化。通过全维、立体、多频谱、多节点的栅格化信息交换来实现。

3.信息处理智能化。变“四个任意”为“四个正确二个及时”,即: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传递给正确的接收者,并及时反馈,及时处理。这也是明光市农业信息的二个特点之一,另一个是“上手即用、无须培训”。

4.栅格组合任意化。可随意生成新型农业新型主体适用的“数字农场”和“数字园区”。

5.信息设施兼容化。

6.信息防护保密化。

打好四张服务牌:用好“信息栅格”抓手,打好服务普通农户牌;用好“数字农场”抓手,打好服务新型主体牌;建好“信息大厅”抓手,打好服务政府决策牌;用好“公共平台”抓手,打好自我能力提升牌。

感谢同志们对于明光市农业信息的关注和支持,在会场后面,我们准备了详细的说明书,请关注我们的二个微信公众号,并安装我们的“明光智慧农技”APP,欢迎对公众号和APP提意见,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我们的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为明光市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宏: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请大家踊跃提问

 

现场观众问:明光市农业信息化做了很多年,也做得比较好,比较有影响力,请您谈谈明光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蒋浩勇答:明光市农业信息化开展较早,自200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借助测土配方施肥、财政支农资金、粮食高产提升行动、农业物联网、信息进村入户、土地确权、两区划定等涉农项目,在市委、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第一条测土配方施肥手机短信从明光发出,安徽省第一个“测土配方施肥公共服务(微信)平台”从这里诞生,安徽省第一个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在这里建立,安徽省第一个“农业科技拇指信息服务室”在这里建立,安徽省第一个“互联网+智能制造”在这里启动,滁州市第一个侧深施肥技术在这里应用,滁州市第一个益农信息社在这里建立。

明光市农业信息化具体到一个平台的来说就是“明光智农”,经历了1.0到3.0的发展历程:

1、明光智农1.02005年至2012年的奠定基础阶段。明光市土肥站与安农大合作,应用“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应用与研究”成果,开发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决策系统”。包括触摸屏、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网络系统和墒情监测系统等成果,开展农业技术信息化服务。具备初步的“3A”服务能力。

2、明光智农2.02013年至2015年的飞跃发展阶段。在明光智农1.0的基础上,随着移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明光市农业信息化在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务的基础上开始发力,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建设了100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新阵地—以“一室二码三终端”为硬件支撑的“明光市农业科技拇指信息服务室”,近期将按照“云端上、模块化、自主式”的建设思路,陆续升级为“益农信息社”,开展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具备“买、卖、推、缴、代、取”六项功能。

二是推出了适合明光农业生产的新农具—以“一信二微三平台”为软件内容的“明光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与明光市电视台合作播出“绿色农业”栏目;

四是建成了由1个明光市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1个市农业生产指挥调度中心;6个行业应用系统;15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分别为明光市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石坝镇设施农业精细化种植应用系统,明东街道、明光街道、古沛镇、涧溪镇、潘村镇、桥头镇、石坝镇农作物“四情”监测调度系统,明光市永言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水产精细化养殖系统,明光市宏大养殖在限公司和三联生猪精细化养殖应用系统)组成的明光市农业物联网。

五是建成了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是明光市土肥站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同开发的,这是安徽省首个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系统由2台固定式墒情监测系统和12台便携式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组成,基本覆盖全市。全天候工作,集墒情监测、预报,数据共享、处理、发送,旱灾预防、决策于一体。具有方便易用、自动实时,即时监测,即时报告,即时传送,即时发布等特点,改变了以往土壤墒情测报操作繁琐、时间长、时效性差的缺点。

六是开通明光市气象为农短信服务系统。明光市气象局已建成气象预报管理系统,建立气象监测系统15套。可以提供自动调入最新一张雷达图像、云图,开展48小时天气预报和中长期天气预报。每天可向全市20000名种植大户定时发送1-2条农业气象信息。

3、明光智农3.02016年,在“明光智农1.0”、“明光智农2.0”的基础上融合“智能制造”,升级而成“明光智农3.0”。具体的来说就是“二站一机一智农”:二站一机是---智能固相配肥站和智能液相配肥站加上一个侧深施肥机;一智农是---以“农机农艺农信相融合,服务农业全产业链”为理念,进行“互联网+明光智农3.0”建设,与安徽农业大学、明光市气象局、明光市广播电视台、农企合作企业、明光市供销通电子商务公司和明光市农机局合作,利用现有先进技术,开发实有技术,实现硬件建点组网,软件系统集成,组建线上线下队伍,达到“三端同步,三屏合一”的目地,即:云端、PC端与移动端“三端同步”;电视屏、电脑屏、移动屏“三屏合一”;音像、资料、软件等内容同步,电子设备间无缝转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发集成新的服务系统、服务平台和服务产品,不断扩展服务新内容和新形式。

明光网宣办记者:请您谈一谈明光市农业信息化的服务方式有哪些。

蒋浩勇答:现有的服务方式有硬件定点服务和软件自主服务二种。对于硬件定点服务,农户可到各乡镇村的大队部、农企合作企业、“益农信息社”、“农技拇指服务室”或“测土配方施肥拇指信息服务室”,由“益农信息员”为您服务;对于软件自主服务,有一定基础的农户可自行浏览“明光市农业专家决策系统”网页、使用“明光市农业专家决策系统”触摸屏、关注公众号或下载APP,进行自主式服务;也可通过各“益农信息社”的免费12316电话进行服务;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智农3.0模块的农技专家拨打农技专家手机进行服务。


       再次 感谢同志们对于明光市农业信息的关注和支持,在会场后面,我们准备了详细的说明书,请关注我们的二个微信公众号,并安装我们的“明光智慧农技”APP,欢迎对公众号和APP提意见,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我们的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为明光市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主持人刘宏: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到:
主办:明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bte365娱乐城网站网站地图
电话:0550-8021202电子邮件:mgszf@126.com皖ICP备10002527号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18202000145号网站标识码:3411820020